構建新型征信模式,推動信息高效共享
2018年11月,百行征信與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華道征信、布比網絡聯合成立了《非銀金融業務區塊鏈征信技術路徑研究》專項課題項目組,由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吳曉靈擔任總顧問,探索聯盟鏈技術在新型征信模式搭建方面的應用。課題已于2019年8月結題,接下來將進一步推動相關技術成果落地。
課題組初步認為可通過構建一種雙層多鏈并行模式下的高效和行業差異化雙優的網絡結構,連接信息主體、征信機構、信貸機構、公共信息機構和監管機構五類參與方,雙層結構中主鏈層的各節點間地位平等,主要用于政府機構、替代數據源間海量信息的共享,并為征信機構形成征信報告提供信息整合與交互的支撐。在一條主鏈的基礎上,根據行業特點設計多條行業子鏈,構成子鏈層,通過行業劃分,控制每條子鏈上節點數量,在保證安全的同時,提高了系統整體效率。
主鏈節點由聯盟準入的公共信息機構節點、監管機構節點、征信機構節點構成,主要包含公共信息數據、補充數據和征信數據。征信機構節點同時作為代理節點,承擔各子鏈與主鏈之間的信息交互,進行主鏈的信息匯總加工。此外,主鏈上的監管機構節點可以實現對授權數據抽查調閱。
汽車金融公司、消費金融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行業子鏈由聯盟準入的信貸機構節點、征信機構節點和監管機構節點構成,對行業子鏈進行共識管理和維護。子鏈上包含信貸交易記錄數據和征信數據。主要作用是通過征信機構對信息的整合交互形成征信報告,并根據各行業子鏈的特性需求,提供針對性、多樣化的征信服務產品。此外,各行業子鏈還可以在共識基礎上形成行業監管報告。
依托聯盟鏈技術的新型征信模式,可實現金融機構個人信貸交易信息的點對點有償共享,充分保障個人信息安全和信貸機構的商業利益,促進個人信用信息資源的高效整合,提高征信報告等產品與服務的針對性和可靠性,并可以為業務監管提供有力的輔助性數據支持。通過搭建雙層多鏈的結構,控制每一個鏈的節點數量,可以考慮不同行業、場景的特點,制定行業信息共享、金融機構準入等標準、共識及激勵機制,在依法合規的前提下,發揮監管機構和征信機構關鍵節點的作用。以上模式比較宏大和復雜,可以考慮先從某一領域或場景著手進行子鏈的建設和探索。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王志誠副教授創新性提出“一庫一通道”的征信輕采集模式和行業發展目標,即建立起互聯網金融借貸核心數據庫,逐步通過聯盟鏈構建人民銀行征信中心,互聯網、電商、金融科技等市場化公司,政府相關部門,通信、交通服務機構等四大數據源之間的鏈接通道,最終快速有效地實現征信數據的匯集和風險分析以及征信所需數據的全國性良性運行。
個人信息保護是征信機構的生命線。根據《征信業管理條例》規定,個人征信機構采集、對外提供個人信息等均需要經過信息主體同意,建設完善的個人信息授權核查機制對征信機構至關重要。個人信息保護方面,解決“一次授權,多次使用”等問題的重點在于信息確權,信息確權主要解決數字資產歸屬權、使用權等問題,對于防范數據濫用、維護信息主體權益具有重要的作用。數據資產的可復制性使得信息確權變得非常復雜,而以聯盟鏈技術為基礎的數據確權為解決目前存在的個人信息“一次授權,多次使用”等問題提供了有效途徑。
在征信領域,由征信機構主導,基于一定的會員準入標準和管理制度,聯合金融機構、數據源、金融科技公司,建立個人授權存證區塊鏈聯盟,將授權范圍、授權時間、授權用途等個人授權相關信息在鏈上存證。聯盟內,征信機構擔任類會員服務機構,負責每個信息主體授權的驗證碼下發、校驗服務,對征信數據的每次查詢進行授權核驗與記錄存證,及時發現超越授權的查詢行為,強化后期存證記錄的追責,最大限度規避操作、聯合欺詐等各類風險,實現數據的有序流通,更好地維護信息主體的合法權益。
作為征信增值產品與服務的創新,聯盟鏈在征信產業鏈的延伸領域如貸后管理等方面,同樣可以有所作為,是推動金融業規范發展的重要抓手。與傳統銀行借款不同,網絡借款具有高頻小額、地域分散等特點,且基本以信用借款為主,不良率偏高,催收需求較大。催收行業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是數據使用成本高、取證難導致的催收效率低。通過聯盟鏈技術,征信機構、司法等相關部門擔任其中關鍵節點,推動金融機構進行借貸信息的電子化,上鏈共享,將催收業務的確權管理從完全事后追溯,延展到事前和事中。
債權確權階段,當發生逾期或違約時,催收方能夠從鏈上獲得不可篡改的原始存證信息,向司法機關送達相關可信證據,仲裁機構能夠利用存證高效地進行仲裁,確認債務的真實性、合法性,縮短催收機構、不良資產管理公司的前期準備工作和盡調流程。
催收階段,通過加密技術,聯盟鏈可在不進行大規模數據匯集的情況下,實現行業內催收信息的共享,減輕金融機構的顧慮。行業信息的有效共享將幫助催收機構降低數據使用成本,制定更加合理、高效的催收策略,并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暴力催收、信息泄露等事件的發生。
不良資產處置階段,將信貸信息上鏈進行規范記錄,也會提高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的處置效率,一定程度上避免機構倒閉,后續貸款無人管理,逃廢債增多的情況。借助區塊鏈不易篡改的特性,不良資產的情況也將更加透明、可靠,為不良資產的定價和規范交易打下基礎,推動不良資產處置規范化、常態化。
科技成果共享,推動征信生態圈建設
2019年4月,在百行征信“高質量發展市場化個人征信業務”主題懇談會上,我們提出要建設聯合股東單位在內的行業協會、大專院校、金融機構、金融科技企業共商、共建的征信生態圈,全面推動市場化個人征信行業的發展。征信生態圈內,將建立和逐步健全征信相關金融科技培育和共享機制。聯合金融科技公司,以實際金融需求為導向,進行征信產品和服務的科技研發,推動科研成果的共享,并在生態圈內實現轉化落地。
2019年8月,人民銀行印發《金融科技(FinTech) 發展規劃(2019-2021年)》 ,確定了加強金融科技戰略部署、強化金融科技合理應用等六方面重點任務。如何在金融科技成果和落地應用之間建立一道橋梁,更快、更有效、更廣泛地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落地,讓金融科技為征信行業發展提供長久的驅動力,值得市場化個人征信機構深入地思考和探索。參考《發展規劃》,通過聯盟鏈可以進一步探索征信生態圈的搭建。金融科技公司作為征信科技的信息發布商,共享最新的金融科技成果和標準規范等,通過聯盟鏈進行確權上鏈;金融機構則作為技術應用方,發布自身需求或對鏈上大量金融科技成果和機構進行篩選,可迅速地完成需求對接;律師事務所作為認證機構,對成果確權、需求對接、成果轉化提供律師見證和咨詢服務。征信機構作為技術運營中心,為機構結點的準入、退出和成果的對接提供平臺和技術支持。多方協作,共同助力金融科技成果供給和需求的有效對接,加快優質金融科技成果和標準規范的共享和轉化落地。
這一共享機制也可探索性地應用于小微信用體系建設等場景。2019年,百行征信作為技術支持方,配合人民銀行成都分行,參與了四川省天府信用通平臺的建設。在小微信貸產品和服務的共享創新上,有專家提出是否也可以考慮通過借助聯盟鏈科技共享機制,進一步加強小微信用體系的生態建設:只針對平臺內成員和有限的第三方參與,內部指定多個預選的節點為記賬人,每個區塊的生成由所有的預選節點共同決定,其他接入節點可以參與交易,但不參與記賬過程。其他第三方用戶可以通過該區塊鏈開放的API進行限定查詢。鏈上的一方是小微信貸產品的供給方——金融機構,另一方是小微金融的需求方——中小微企業。通過聯盟的共享機制對接雙方需求,以一定的激勵機制更好地鼓勵小微信貸產品創新,進一步解決小微企業融資信息不對稱導致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是聯盟鏈技術在區域化、場景化信息共享方面進行的探索性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