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督察組已進入督察報告起草和問題案卷梳理階段,并安排專門人員繼續緊盯地方邊督邊改情況。
截至7月7日,督察組共收到群眾舉報45989件,經梳理分析,受理有效舉報38165件,合并重復舉報后向地方轉辦37090件。對于督察組交辦的群眾舉報的生態環境問題,地方已辦結28076件。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對截至7月7日的相關數據進行梳理后發現:
“回頭看”期間被責令整改的企業共22561家,其中廣東省4364家,超過江蘇省的3392家,位居10省份第一;立案處罰的企業有5709家,其中江蘇省獨占1401家,為10省份最多;罰款共計51062萬元,江蘇一省就達23996.08萬元,占總量近一半,遠超排第二的廣東省的6492.9萬元;立案偵查共405件,拘留464人,包括刑事拘留292人,其中又以廣東明顯居多,共刑事拘留140人;約談2819人,其中云南省約談686人;問責4305人,最多的河南省被問責1015人。
一些公眾產生疑問,作為經濟發達地區的江蘇、廣東,應該對環保較為重視,為什么給人感覺環境問題更為嚴重?對此,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向記者分析了幾種可能性:首先,作為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其工業規模其他省份難以相比,違法違規企業的數量也可能更多;其次,近年來隨著產業升級,工業在本省境內發生轉移,而當省內環境監管水平不平衡時,這些企業會對遷入地區造成污染;再次,東部地區民眾的環保意識很強,在舉報、收集證據方面可能為督察組辦案提供了有力支持。
針對督察發現的“表面整改”“假裝整改”“敷衍整改”等問題,督察組進駐地方后,環境部每天均有案例披露,且所有案例均描述具體,不乏嚴厲措辭。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對已披露的案例進行梳理發現,被點名批評的企事業單位或政府部門共計59個,其中江蘇有9個,為10省份之首,排在其后的河南及黑龍江均為8個。廢棄物堆放、污水傾倒、廢氣排放是通報中批評較多的問題。而在一些省份,某類問題可能較為突出,如江蘇被點名批評的企業中,化工企業約占半數,而廣東被點名的4個案例中,有3個與水污染直接相關。
新型建材網:http://www.wongteewy.com新型:http://www.wongteew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