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植物分類學名稱
中文學名:降香黃檀。
俗稱:黃花梨、降香、降香檀、降真香、海南檀、花櫚、櫚木、花梨、花貍、香枝木等。
拉丁文名:Dalbergiaodorifera T.Chen.
英文俗稱:Scented rosewood
科屬:豆科(Legvminosae)黃檀屬(Dallbergia)
產地:中國海南省
黃花梨名稱的演變
在我國歷史上,黃花梨先后有多個不同的稱呼,從留存下來的古代文獻以及近現代相關著作中,可以看到黃花梨的諸多名字,如花櫚、櫚木、花梨、花梨木、老花梨、新花梨、黃花梨、海南檀、降香黃檀。
花櫚(櫚木)的稱呼從唐一直影響至今
唐代陳藏器的《本草拾遺》稱之為“櫚木”;
明代的李時珍《本草綱目》、清代的屈大均《廣東新語》稱“花櫚”;
李宗山先生所著《中國家具史圖說》中說“花梨木亦稱花櫚木(Ormosia henryi Prain)”。
花梨(花梨木、番花梨)的名稱由宋至20世紀初
宋朝趙汝適《諸蕃志》、明朝黃省曾《西洋朝貢典錄》,以及明、清的廣東海南地方志均有“花梨”及“花梨木”的論述,清及民國海關關志進口商品名錄中也采用“花梨”或“番花梨”。
老花梨、新花梨之說出現于清末至20世紀90年代初
清末及20世紀90年代初,有老花梨及新花梨之說。1944年出版的德國學者艾克的《中國花梨家具圖考》中,認為中國家具中所使用的“高級花梨木”可分為:黃花梨----“它包括優美的明代和清初家具的黃花梨”;老花梨----“在較晚時期,特別是19世紀初葉的簡樸家具中常用的、幽暗的褐色黃色老花梨”;新花梨----“實際屬于紅木群的新花梨”。新花梨成為近代行業俗稱,指產自越南的香枝木。
明代黃花梨木透空后背架格抽屜上的木紋清晰可辨,包漿光澤光潤。
明代黃花梨木透空后背架格
黃花梨名稱的使用從民國初期至今
“黃花梨”的說法究竟始于何時,歷史文獻中沒有明確記載。20世紀初著名學者梁思成在考察古代建筑和研究明清家具時,發現明代所用“花梨”木與近代所用的“新花梨”并不是同一種木材,為了區別這兩種相近而價值不同的木材,便將明代所用的“花梨”木加了一個“黃”字,從此“黃花梨”之名便流傳開來。
1960年國家文物局《關于文物出口鑒定標準的幾點意見》采用了“黃花梨”這一名稱。艾克的《中國黃花梨家具圖考》中也有談及。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各種研究明清家具的論文、專著均有論述。在20世紀80年代,明式家具研究專家王世襄的《明式家具研究》將明式黃花梨家具推到了前所未有的崇高地位,引起投資、收藏黃花梨家具的熱潮。
海南檀的名稱從明代至20世紀80年代
黃省曾在《西洋朝貢典錄》中認為花梨有兩種:一種為“花櫚”木,另一種是“海南檀”。
1956年出版的候寬昭《廣州植物志》中介紹了一種產于海南島的花梨,名為“海南檀”。
降香黃檀的名稱從1980年使用至今
1980年出版林學家成俊卿的《中國熱帶及亞熱帶木材》,認為古時被稱為“花梨”的植物,其學名應為“降香黃檀”,拉丁文學名為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降香黃檀“為國產黃檀屬中已知唯一心材明顯的樹種......心材紅褐色至深紅褐色,深淺不均勻,常雜有黑褐色條紋......邊材灰黃褐色或淺黃褐色,心材區別明顯。”
在林學家吳中倫的《中國森林》中也有對降香黃檀的說明。GB/T18107--2000《紅木》國家標準中,將海南產的“花梨”木定為“降香黃檀”。
(二)產地
據《中國樹木志》載,野生海南黃花梨產于我國海南島上,除萬寧、陵水、五指山市以外的各市區,其中白沙、東方、昌江、樂東、三亞、海口為主要產區。他媽一般生長于海拔較低的平原和丘陵地區。這里常年氣溫較高。干濕季明顯,土壤為褐色磚紅壤和赤紅壤。黃花梨對產地條件要求不嚴,在陡坡、山脊的地區均能適應。1980年正式定黃花梨學名為“海南降香黃檀”。現廣東、廣西和福建南部(如仙游、漳州)有引種。
明代黃花梨木折疊式鏡臺
二、黃花梨特征、分類及用途
(一)特征
1、生態特征
黃花梨為半常綠喬木,高10~20米,最高可達25米,胸徑可達80厘米,樹冠傘形,分枝較低。奇數羽狀復葉,總長15~26厘米,有小葉9~11個,多的可達13個,卵形或橢圓形。圓錐花序腋生,長4~10厘米。每年換葉一次,12月開始落葉,翌年2~3月為無葉期,3月下旬至4月雨季到來時,花、葉同時抽出。花期4~6月,花淡黃色或乳白色。10~12月果實陸續成熟,莢果為扁平橢圓形,內含種子為腎形。
2、木材特征
心材:新切面紫紅色或深紅褐色。不同流域的海南黃花梨心材有明顯差別,生長在南渡江流域的海南黃花梨17年樹齡開始結心材,60年樹齡的心材約為30厘米;而生長在昌化流域的海南黃花梨60年樹齡的心材僅約為18厘米。
生長輪:明顯。
紋理:紋理斜或交錯,有奇趣可觀的“鬼臉紋”。
氣味:新切面辛辣氣濃郁,久則微香。
氣干密度:0.82~0.94克/立方厘米。
(二)分類
關于黃花梨的分類,木材經銷商、明清家具研究的學者及收藏家有著不同的分類方法,現介紹如下。
1、按心材材色、大小分
據清代張嶲、邢定綸、趙以謙的《崖州志》記載,海南島的黎族人稱木材的心材為“格”,根據成熟的黃花梨心材材色和大小,有油格和糠格之分。
油格:心材部分大,呈深褐色。
糠格:心材部分小,呈紅褐色或紫褐色。
2、按黃花梨心材部分的顏色分
黃花梨的心材似乎不斷由邊材轉換而形成的,轉換過程十分緩慢,根據心材的顏色不同,可以分為淺黃色、黃色、金黃色(橘色、蜜黃色)、淺黃色、紅褐色、深褐色等。
3、按黃花梨家具的總體外觀分
總體上,可分為淺色黃花梨、深色黃花梨兩類。
淺色黃花梨:色澤較強,分量略輕,紋理清晰流暢。淺色黃花梨所制的家具多見于北方。
深色黃花梨:色澤不如淺色黃花梨強,目測感到油性大,重量較淺色黃花梨輕,紋理沒有淺色黃花梨的紋理清晰。深色黃花梨家具多見于南方
4、按區域分
東部:顏色較淺,分量稍輕,油性稍差,由于明清時期的過度采伐幾近絕跡。
西部:油性強,油質感不會輕易減弱,價格略高于東部的黃花梨。
黃花梨新料的油性較差,發干,發澀。
(三)用途
1、木材用途
黃花梨的質地細膩,呈黃褐色的色調,紋理或隱或現,有結疤的地方呈現出銅錢大小的圓暈形花紋,自然美觀,香氣持久。
黃花梨木的工藝性能十分優越,縮脹率小,不易變形,手感溫潤,堅固耐磨,是專做貴重家具和雕刻工藝品的上等材料。
明清的貴族、文人,對家具的審美情趣使黃花梨家具從藝術審美、人體工程學的角度都非常完美,被視作世界家具藝術中的珍品。明代考究的家具都首選黃花梨,清乾隆年間,黃花梨木源枯竭,民間多制作小件黃花梨器物,以黃花梨筆筒最富盛名。
明代黃花梨透雕靠背圓椅
2、醫療用途
古籍中對黃花梨的醫療作用記載為可提煉供藥用的降香,具有行氣活血、止血止痛等功效,可治療嘔吐、心胃氣病、冠心病,特別是對高血壓患者、皮膚過敏者更是具有獨特療效。
《海藥本草》:“諸天行時氣宅舍怪異,并燒之有驗。”
《本草綱目》:“療折傷、金創,止血定痛,消腫生肌。”
《本草經疏》:“上部傷,淤血亭積胸膈骨,按之痛或并脅肋痛”、“治內傷或怒氣傷肝吐血。”
《本草匯言》:“治天行疫癘,瘟瘴災疾。”
《玉楸藥解》:“療梃刀損傷,治癰疽腫痛。”
《得配本草》:“入血分而降氣,治怒氣而止血。”
《本草再新》:“治一切表邪,宣五臟郁氣,利三焦血熱,止吐,和脾胃。”
降香黃花梨的現代應用
1.有降低血漿黏度、降低血脂的作用。
2.可顯著促進微循環障礙血流的恢復,以及微動脈收縮后的恢復及局部微循環的恢復,降低血壓。
3.具有抑制血栓形成、仿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
4.鎮靜、鎮痛作用。
三、黃花梨的鑒別要點
1、紋理:黃花梨的木紋或隱或現,生動多變,想麥穗形狀、蟹爪紋,要仔細觀察紋理是否清晰、自然、流暢。
2、手感:黃花梨木質堅硬,手感溫潤,不會有粗澀、戧茬的感覺。
3、顏色:黃花梨木的心材和邊材顏色差異較大,心材呈淺黃色、金黃色、紅褐色、深褐色等深淺不一的顏色,常帶有黑褐色條紋;邊材呈灰黃褐色或淺黃褐色。用刀削一些木屑觀察顏色,削掉的碎末,放在水里,上面會有一層像機油一樣,閃閃發著幽藍的光。
4、氣味:新切面有刺鼻的辛辣味,放置一段時間,有清淡的香味。
5、鬼臉紋:鬼臉紋是黃花梨的鑒別特征之一。海南黃花梨木的結疤處呈現無規則的美麗花紋,稱鬼臉,也有人稱之為貍斑。這是由黃花梨的生態特征決定的。
注意:鬼臉紋是鑒定黃花梨的重要木材特征,但鬼臉紋的有無并不能作為鑒定黃花梨木家具的主要識別特征,在縱斷面上,鬼臉紋不明顯。此外,在紅木、紫檀等木材中,也有“鬼臉紋”,只是不如黃花梨的鬼臉紋美麗、生動。
越南黃花梨同樣有“鬼臉紋”,但紋理松散,略顯呆滯,雜色較多。還有一種草花梨木,也有鬼臉紋,但木質粗疏,棕眼大,紋理粗糙,木色由淺黃色至黃色,干澀無光澤,與黃花梨木相比,品相相差甚遠,較容易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