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幫大忙了!”
武漢交通禁行、限行以來,病人就醫、醫護人員上下班、居民日常采購出行成了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武漢市防疫工作指揮部統一部署,給每個社區配3輛網約車,以保障必要出行人員的出行需求。
1月25日大年初一至今,累計服務120多次、高峰一天接送15次,毛俊是漢陽區新五里社區網約車司機中的“出勤王”。
“楊爹爹莫急,我給您開門哈!門比較沉,不好開。”毛俊把車停穩,趕忙下車去給車內的乘客開門。按社區預約安排,把楊爹爹老兩口送到市第四醫院后,他要返回社區,接下一批預約乘客。
楊爹爹和老伴兒都69歲,孩子在外地。坐骨神經疼了十多天,楊爹爹一直忍著,“政府號召大家盡量不出門,我們堅決響應,今天是‘封城’以來我倆第一次出門。”
下午1點,毛俊剛吃完午飯,就接到楊爹爹的電話。返程路上,楊爹爹和老伴兒順便買了白菜、大蘿卜和湯圓。“開了兩周的藥,再加上這些吃的,又能堅持一段時間不出門了。”楊爹爹說。
楊爹爹行動不便,到小區時,毛俊向物業申請,讓他把車開進地庫,方便二老回家。毛俊的申請獲得了社區書記的批準,楊爹爹和老伴兒連聲致謝:“這網約車,可真幫大忙了!”
“我也算披星戴月了”
我問毛俊,現在疫情嚴重,怕不怕?他說,社區給網約車師傅配了一次性防護服、護目鏡和口罩,“只要注意點就好,再說了,一線醫護人員都不怕,我們怕什么!”
提到醫護人員,毛俊感慨:“她們才真的不容易!”服務社區以來,他“認識”了9名醫護人員。“其實也不算認得,因為他們都戴著口罩,看不全臉,但他們的聲音我都熟。”毛俊說,這些醫護人員,近的在漢陽區上班,最遠的,要去20多公里外的武昌上班,“網約車原則上不能跨區,但特殊時期,特殊人員嘛。”
按考勤要求,毛俊晚上6點下班,那個時候社區的醫護人員還沒下班。毛俊回家休息,但時刻“在線”,等把醫護人員接回社區,通常都是夜里十一、二點了。第二天4點又起來——他要在6點趕到社區,接醫護人員上班。
“我也算披星戴月了。”毛俊笑著說。
“做到這個份兒上,沒得說!”
像毛俊這樣的網約車司機,在漢陽區洲頭街的6個社區一共有18位。
田正波是怡暢園社區的司機志愿者,家里有4位老人和一個5歲的女兒,愛人待業在家。因為擔心接觸過發熱患者,他收工也不回家:白天趁著不忙的間隙瞇一會,晚上就在車里湊合一下。
怡暢園社區書記夏國琴說:“有一次社區人手不夠,田師傅自告奮勇和我一起搬送醫療物資,挨個到患者家門口張貼‘居家隔離點’標識,讓人感動。”
向陽社區的司機志愿者陸漢華,不僅幫社區孤寡老人送菜、送藥,接送重癥病人去做透析,接送即將臨盆的孕婦去做產檢,甚至運送過因心梗去世死者的骨灰。“志愿者做到這個份兒上,沒得說!”向陽社區副書記梅玲說。
從正月初一起,這些網約車司機已連續工作了2周,據不完全統計,他們累計出車1200余次。在運輸“大動脈”暫停的日子里,他們在城里奔波往返,像極了人體內的毛細血管,為城里的人輸送著能量,也輸送著溫暖。
新型隔熱材料 新型密封材料 新型耐火材料 新型保溫材料 新型集成家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