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資訊 ? 新型建材 新材料能否“引爆”建材環保革命?

新材料能否“引爆”建材環保革命?

??來源:新型建材網 ??作者:張女士 有176人瀏覽 日期:2017-05-08放大字體??縮小字體

 上周,來自廣東省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協會、廣東省建筑節能協會以及廣州、中山建材領域的多位專家學者在火炬區參加了一次關于綠色建材的行業沙龍,討探軟瓷前景。活動中,廣東省建筑節能協會秘書長廖遠洪告訴記者:“我們在加緊廣東省建筑節能產品與技術推薦目錄的產品錄入工作,希望能夠通過機構認證和示范工程的方式,向社會推進綠色建材的使用,促進行業向好發展。”而根據國家住建部和工信部此前制定的目標,2018年我國新建建筑中綠色建材應用比例須達到30%。

新建材 軟瓷亮相中山

近日,在中山市綠寶新材料有限公司琳瑯滿目的展廳里,一位室內設計師把一款外觀與大理石相似的建材產品輕易地彎折了起來,這樣的材質讓多年從事裝修設計的他都頗為驚嘆。一旁的工作人員連忙解釋說,設計師手中拿的軟瓷,正是由泥土通過一系列的改性技術處理而制成的仿花崗巖產品。據該公司執行董事黃壯松介紹,軟瓷是以改性泥土(由普通泥土在高速動態溫度下經表面活性劑復合改性而成,簡稱MCM )為主要原料,添加少量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在動態溫度曲線下,經輻照交聯、烘烤成型的一種富有柔韌性的薄而輕的建筑裝飾面材。

作為新型建筑節能裝飾材料,軟瓷具有柔性透氣的特點,突破了傳統陶瓷磚的造型局限,這看起來有些不可思議。“這也是我在工程造價咨詢行業工作十多年里,難得看到的一款讓人眼前一亮的產品。”談起自己之所以決定在中山、江門等地全面代理MCM 軟瓷產品時,黃壯松這樣表示。

新目標 進行市場引導

當天的活動中,綠色建筑高級咨詢師、廣東省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志剛向記者表示,建筑業的確需要更多類似軟瓷這樣的綠色建材出現。“說實話,在南方地區這樣的潮濕氣候中,要找到一款合適的不霉變、抗潮濕的新材料非常難。當新材料出現后,我們希望新材料生產商或經銷商之間可以合作,做出一個綠色建筑樣板工程,用事實說話,這樣可以起到很好的市場推廣效果。”

同樣,廣州茂成環藝設計公司負責人石儉勝也談及使用綠色建材的行業現狀。“對于工程設計單位而言,新材料的吸引力無非是可以幫助完成更好的設計。現在看到有這么一款MCM 軟瓷,我個人覺得使用它完成曲度設計時會非常方便。此前公司之所以沒有使用這樣的新材料,是因為一般會參考一些樣板工程的選材。當然,價格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今后在品牌推廣方面,建議新材料生產商及經銷商更花心思,讓更多的行業人士及客戶認可并接受。”

產品多 品質良莠難辨

早在2014年,住建部就提出推廣綠色建材,每類建材產品按照建材內涵和生產使用特性,分別制定綠色建材評價技術要求。國家對于綠色建材也有相關的硬性規定,比如水泥的脫硫、家居的甲醛排放等都是強制標準,然而目前的建材市場,行業規范化進程不盡如人意。但記者此前走訪市內的建材市場就發現,大到家居賣場,小到無名建材門店,綠色、環保、節能等建材產品隨處可見,“綠色環保產品”“國家推薦品牌”等標簽儼然成為各自的護身符。那么,問題來了,都講是綠色材料,到底誰說了算,又該如何分辨?

對于市面上那些五花八門的綠色標簽以及認證憑證,廖遠洪當天表示,綠色建材標識等級由低到高為一星級、二星級和三星級。兩部委負責三星級綠色建材的評價標識和管理,省級住房建設、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負責本地區一星級、二星級綠色建材標識評價管理。“今后,我們希望能夠通過機構認證和示范工程的方式,向社會推進綠色建材的使用。”

新方向 行業迎新機遇

今年3月,住建部發布《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十三五”規劃》,旨在建設節能低碳、綠色生態、集約高效的建筑用能體系。《規劃》提出,在過去五年綠色建筑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基礎上,“十三五”期間,我國將進一步加強綠色節能建筑推廣,主要任務包括:加快提高建筑節能標準及執行質量、全面推動綠色建筑發展量質齊升、穩步提升既有建筑節能水平、深入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以及積極推進農村建筑節能等方面工作。

對此,廖遠洪表示,推進墻材革新與綠色建材應用是大勢所趨,“可以參考其他省市一些成功的作法,建立推薦產品目錄的同時,也有淘汰產品目錄,通過目錄的引導保護市場向好的發展。”而據記者了解,實際上近年來廣東一直在不斷加碼環保監管力度,也在倒逼建材行業加快淘汰落后的生產方式、不斷提升綠色環保產品在企業出品中的占比。

作為參與《軟瓷建筑裝飾材料工程技術規程》起草工作的蘇湘鄂博士,她所在的廣東福美集團有限公司也是這項規程的主編單位之一。活動當天,她表示引導綠色建材的推廣和使用,需要強化公眾綠色生產和消費的理念。當前政府對建材行業的綠色發展要求,對企業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來源:中山商報上周,來自廣東省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協會、廣東省建筑節能協會以及廣州、中山建材領域的多位專家學者在火炬區參加了一次關于綠色建材的行業沙龍,討探軟瓷前景。活動中,廣東省建筑節能協會秘書長廖遠洪告訴記者:“我們在加緊廣東省建筑節能產品與技術推薦目錄的產品錄入工作,希望能夠通過機構認證和示范工程的方式,向社會推進綠色建材的使用,促進行業向好發展。”而根據國家住建部和工信部此前制定的目標,2018年我國新建建筑中綠色建材應用比例須達到30%。

新建材 軟瓷亮相中山

近日,在中山市綠寶新材料有限公司琳瑯滿目的展廳里,一位室內設計師把一款外觀與大理石相似的建材產品輕易地彎折了起來,這樣的材質讓多年從事裝修設計的他都頗為驚嘆。一旁的工作人員連忙解釋說,設計師手中拿的軟瓷,正是由泥土通過一系列的改性技術處理而制成的仿花崗巖產品。據該公司執行董事黃壯松介紹,軟瓷是以改性泥土(由普通泥土在高速動態溫度下經表面活性劑復合改性而成,簡稱MCM )為主要原料,添加少量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在動態溫度曲線下,經輻照交聯、烘烤成型的一種富有柔韌性的薄而輕的建筑裝飾面材。

作為新型建筑節能裝飾材料,軟瓷具有柔性透氣的特點,突破了傳統陶瓷磚的造型局限,這看起來有些不可思議。“這也是我在工程造價咨詢行業工作十多年里,難得看到的一款讓人眼前一亮的產品。”談起自己之所以決定在中山、江門等地全面代理MCM 軟瓷產品時,黃壯松這樣表示。

新目標 進行市場引導

當天的活動中,綠色建筑高級咨詢師、廣東省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志剛向記者表示,建筑業的確需要更多類似軟瓷這樣的綠色建材出現。“說實話,在南方地區這樣的潮濕氣候中,要找到一款合適的不霉變、抗潮濕的新材料非常難。當新材料出現后,我們希望新材料生產商或經銷商之間可以合作,做出一個綠色建筑樣板工程,用事實說話,這樣可以起到很好的市場推廣效果。”

同樣,廣州茂成環藝設計公司負責人石儉勝也談及使用綠色建材的行業現狀。“對于工程設計單位而言,新材料的吸引力無非是可以幫助完成更好的設計。現在看到有這么一款MCM 軟瓷,我個人覺得使用它完成曲度設計時會非常方便。此前公司之所以沒有使用這樣的新材料,是因為一般會參考一些樣板工程的選材。當然,價格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今后在品牌推廣方面,建議新材料生產商及經銷商更花心思,讓更多的行業人士及客戶認可并接受。”

產品多 品質良莠難辨

早在2014年,住建部就提出推廣綠色建材,每類建材產品按照建材內涵和生產使用特性,分別制定綠色建材評價技術要求。國家對于綠色建材也有相關的硬性規定,比如水泥的脫硫、家居的甲醛排放等都是強制標準,然而目前的建材市場,行業規范化進程不盡如人意。但記者此前走訪市內的建材市場就發現,大到家居賣場,小到無名建材門店,綠色、環保、節能等建材產品隨處可見,“綠色環保產品”“國家推薦品牌”等標簽儼然成為各自的護身符。那么,問題來了,都講是綠色材料,到底誰說了算,又該如何分辨?

對于市面上那些五花八門的綠色標簽以及認證憑證,廖遠洪當天表示,綠色建材標識等級由低到高為一星級、二星級和三星級。兩部委負責三星級綠色建材的評價標識和管理,省級住房建設、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負責本地區一星級、二星級綠色建材標識評價管理。“今后,我們希望能夠通過機構認證和示范工程的方式,向社會推進綠色建材的使用。”

新方向 行業迎新機遇

今年3月,住建部發布《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十三五”規劃》,旨在建設節能低碳、綠色生態、集約高效的建筑用能體系。《規劃》提出,在過去五年綠色建筑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基礎上,“十三五”期間,我國將進一步加強綠色節能建筑推廣,主要任務包括:加快提高建筑節能標準及執行質量、全面推動綠色建筑發展量質齊升、穩步提升既有建筑節能水平、深入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以及積極推進農村建筑節能等方面工作。

對此,廖遠洪表示,推進墻材革新與綠色建材應用是大勢所趨,“可以參考其他省市一些成功的作法,建立推薦產品目錄的同時,也有淘汰產品目錄,通過目錄的引導保護市場向好的發展。”而據記者了解,實際上近年來廣東一直在不斷加碼環保監管力度,也在倒逼建材行業加快淘汰落后的生產方式、不斷提升綠色環保產品在企業出品中的占比。

作為參與《軟瓷建筑裝飾材料工程技術規程》起草工作的蘇湘鄂博士,她所在的廣東福美集團有限公司也是這項規程的主編單位之一。活動當天,她表示引導綠色建材的推廣和使用,需要強化公眾綠色生產和消費的理念。當前政府對建材行業的綠色發展要求,對企業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來源:中山商報
來源:九正建材網、中國建材第一網

?
免責聲明:
本網站部分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僅供參考。本網站對站內所有資訊的內容、觀點保持中立,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如果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

微信

關注新型建材網官方微信賬號:“新型建材網”,每日獲得互聯網最前沿資訊,熱點產品深度分析!

??相關評論